华人学者

华人学者首次发现,西兰花有助于预防和治疗中风

  血小板是血液中至关重要的细胞成分,通过在血管损伤时形成稳定的凝块来止血。然而,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等病理条件下,会引发过度的血栓反应。病理性血栓形成可能会阻塞静脉、动脉或小血管中的血液流动,抑制关键器官所需营养物质的输送。

  血小板介导的血栓形成是许多心血管疾病发展的基础,包括中风和心肌梗死。这些疾病是全球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对医疗保健系统和护理人员构成了

查看全文

华人学者证实,“伟哥”可用于预防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AD),俗称的“老年痴呆症”,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通常表现为记忆力衰退、学习能力减弱、情绪调节障碍以及运动能力丧失等症状,患者生活难以自理,对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

  随着全球老龄化浪潮的加剧,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预计到2050年,患者人数将增加至1.5亿。因此,阿尔茨海默病也被称为“21世纪的瘟疫”。这凸显了开发新的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和治疗

查看全文

恐怖气息仍在,顶尖华人学者被迫转换研究方向

在备受争议的“中国行动计划”(China Initiative)结束两年后,美国的华人学术圈仍旧弥漫着恐怖的气息。

因为该计划,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教授陈刚曾在2021年被逮捕。如今,他已被迫将研究重点转向了较为“安全”的领域:“2022年,我们的半导体研究被《物理世界》(Physics World)评为年度突破。现在我研究水,我跟人开玩笑说,水里没有秘密。”

“中国行动计划”是美国司法部在前总统特

查看全文

3位华人学者当选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科技处8月31日晚举行招待会,向3位新当选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的华人学者表示祝贺。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名单今年增添了3位华人学者,他们是:曼彻斯特大学激光加工研究中心主任李林教授、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材料力学领域负责人林建国教授和牛津大学组织工程与生物工艺中心主任崔占峰教授。
查看全文

四位华人学者新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5月3日,美国科学院(NAS)公布了2016年新增选院士名单,共有84名科学家当选。同时,NAS还增选了21名外籍院士。本次新当选院士中有4位华人学者,名单如下(其中安芷生当选外籍院士):

  戴宏杰(Dai, Hongjie):斯坦福大学化学系教授

  孟祥金(Meng, Xiang-Jin):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暨州立大学分子病毒学教授

  杨培东(Yang, Peidong):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

查看全文

华人团队带来CRISPR新突破 1个月就能完成多年工作

  日前,《自然》子刊《Nature Biotechnology》上刊发了一项来自华人学者的重要研究。来自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 -香槟分校(UIUC)的华人学者赵惠民教授团队开发出了一项全新的 CRISPR 技术,它有望极大加速基础研究的进程。

  ▲赵惠民教授课题组。从左到右:赵惠民教授,Mohammad Hamedi Rad,Zehua Bao,Pa Xue,以及 Ipek Tasan(图片来源:

查看全文